雍正,老酒,你看,他去,要杀
文丨卿心君悦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有这样一个诡异的谜团——
为何雍正于畅春园继位的当晚,要连夜赶回潜邸去除掉邬思道?
而邬思道又是如何意识到雍正会在那晚对他出手,从而提前做好了逃跑的准备呢?
难道确如大多数人分析的那样,雍正要杀邬思道,只是因为邬思道掌握了太多有关他夺嫡的黑料?
还是说,在这对主仆之间存在着某种不为人知的隐情,这才让他们二人达成了这种诡异的“默契”?
这篇文章要揭秘的,就是雍正为何要杀邬思道的真相,而这个真相竟与当年年羹尧送给邬思道的那一坛老酒有关。
雍正要杀邬思道
可以说康熙去世那晚,对于老四胤禛来说,可谓是步步凶险。但凡踏错一步,老四能否顺利继位不谈,极有可能连命都得交代在那里。
幸好在关键时刻,从宗人府出来的老十三及时赶到丰台大营,从老八手下成文运的手里夺回了兵权,并派兵包围了畅春园,老四这才得以在畅春园继位成为雍正皇帝。
然而,就在当晚那种危机四伏的情况下,老四却并没有安心待在由老十三派兵把守的皇宫处理康熙的后事,反倒急匆匆地赶回潜邸去找邬思道。
二人一见面,邬思道连忙以君臣之礼跪倒在地,而雍正在将其扶起之后,对此行做了一个解释:
“今晚这一见十分难得呀,只在家里住一宿,过了明天就又是个忙法了。按理说,孝子守灵,今晚我不该回来,只是乍逢大变,宫里情形不明,回来略住一住,顺便来看一看你。”
在雍正的口中,他此行来看邬思道只是“顺便”而已。可事实上,在雍正抵达潜邸之后,见跪迎的人中没有邬思道,连忙开口向高勿庸问其去处。
由此即可得知:雍正此行的目的,就是邬思道!
那么,即便雍正要杀邬思道,又何必亲自返回潜邸来动手呢?
答案是:在邬思道的事先安排下,如果雍正不亲自回府动手,当晚根本没办法除掉邬思道。
注意,雍正接下来的话。
“老十三也是太费事了,有个丰台大营还看不住这个院子吗?用得着把顺天府和善扑营的兵都给调来吗?”
对此,邬思道的答复是:
“皇上,是我叫十三爷这么办的,五路人马平素不相统属,共同护驾,十三爷居中指挥,才不至于出意外。这个时候越小心越好啊。”
这其实就是邬思道预感到雍正可能会于今晚对他出手,从而事先做好的防备工作。
要知道在雍正尚未继位之前,他并不确定自己就一定能顺利继位,因此也就没提前在府内安排好人对邬思道下手。
而雍正在继位之后,若再想对邬思道出手,就只能秘密派人前往四爷府。
可当晚形势那么紧张,四爷府俨然成了重点防范区之一,若只有丰台大营一路人马,雍正好派人突破封锁线,可有五路人马共同防守,雍正派人要想突破封锁线,就只能亮明是雍正的旨意。
可要秘密除掉邬思道的雍正,又岂敢如此光明正大?
何况在五路人马共同防守的情况下,雍正派人前来也未必能顺利出手,更别说在这个过程中老十三一旦得到风声,还有可能会出手干预。
这其实就是邬思道事先向雍正要来其钦差关防大印的真实用意。
也就是说,在雍正前往畅春园之前,邬思道就已经开始为自救做准备了。而邬思道用钦差关防大印安排五路人马包围四爷府的目的——就是要创造一个跟雍正面谈的机会。
在邬思道的眼中,只要他能跟雍正见面,就有方法说服雍正给他一个活命的机会,而这个方法就是“半隐”。
为此,邬思道先以“三不可用”拒绝了雍正表面上要给他的名分安排,随后顺势提出他想要半隐的想法:
“第一,臣孑然一身,身无分文,倘若全隐,必然饿死;第二,臣和皇上君臣际遇十几年,一朝离别,皇上一定会想念臣的,臣也一定会想念皇上的,臣若全隐了,万一皇上想念起臣来,却找不到臣,臣心何安呐。因此,臣想找一个既能吃饭,又能让皇上找到臣的地方,半隐起来。即使臣在有生之年有所依靠,又全了我们君臣这段恩遇,皇上……”
邬思道的目的很明确,要想从雍正的手里逃得一命,他就必须给雍正提供一个更好的方案,而这个方案,就是把自己的自由彻底交在雍正的手里,余生待在雍正亲信的身边,时刻接受监视。
最终邬思道这种自救的提议,得到了雍正的认可,由此,邬思道勉强逃得一命。
到此问题来了——
为何雍正一定要除掉邬思道呢?
按理说,正是得益于邬思道的辅佐,雍正才能在九子夺嫡中杀出重围,既如此,将邬思道留在身边,不更有利于继位之后开展工作吗?
尤其是以邬思道的性格,也并没有想要“位列台辅”的权力贪念,那么为何雍正宁愿将其杀掉,也不愿在暗中对其委以重任呢?
一条重要的线索
关于雍正为何要杀邬思道的这个谜团,在剧中有一条重要的揭秘线索,而这条线索,就藏在老十三给邬思道送行的一段对话中。
邬思道想要“半隐”的想法得到雍正的默许后,邬思道很快便动身前往时任陕西布政使的李卫处。
就在邬思道离京的那天清晨,马车刚行至京城郊外,就听到后面有人呼喊。
邬思道下车一看,竟是骑马追赶过来的老十三允祥。
一见老十三,不知其来意的邬思道,瞬间面露凝重。直到老十三命人拿来一坛酒,邬思道这才明白,老十三急匆匆地追来是要向他敬酒践行。
然而等老十三率先将碗中的酒一饮而尽,邬思道却没有喝,反倒端着酒向老十三问道:
“听说,皇上元旦日就要晋封十三爷铁帽子亲王。”
听邬思道提到这件事,老十三略带不屑地说道:
“其实,王不王的,对我已经无所谓了。不过,这个铁帽子却难得啊。”
见老十三对“铁帽子”颇为看重,邬思道将碗中酒一饮而尽,转身便要离开。就在这个时候,有感于他和老四对邬思道的亏欠,老十三惭愧地说了一句:
“邬,邬先生,我们对不起您呐。”
正是老十三这句真情流露,驱使着邬思道将他方才想说,却又没有说出口的话,说了出来:
“……十三爷,你我相识十五年了,你天真率性行侠仗义,我很佩服你的为人呐,临别之时,有句肺腑之言呐。这个铁帽子王,这,你要,你要拼死辞掉,才能保你一世平安,你至今尚未坎通世情,常言道,与平常人交往,共享乐易,共患难难。与天子交,共患难易,共享乐难啊。”
而那一条重要的揭秘线索,就藏邬思道和老十三就“辞去铁帽子王”这一话题所进行的对话中。
注意,听了邬思道的这番话,老十三如此说道:
“邬先生,你放心,我不信四哥会做出弓尽鸟藏的事来!”
显然,老十三的这句话是对邬思道的推断表示质疑,认为老四不可能做出邬思道所说的那种事来。
但问题是,老十三为何要用“弓尽鸟藏”这四个字来概括邬思道所说的判断,又拿这四个字来强调他的四哥并不是那种人呢?
什么是“弓尽鸟藏”?
咱们不必深究其出自《史记》的出处,单说这四个字的含义,其所表达的,是事情成功之后,曾出过力的人就会被抛弃。
乍看起来,似乎老十三用这四个字并没有什么不妥,可一旦联系邬思道接下来说的那段话,这四个字就变得富有深意起来。
听了老十三的话,邬思道说道:
“明日我的话就能验证啊,府里专一替四爷办秘密差使的人,恐怕就要……”
显然,邬思道是用那些给雍正办秘密差事人的下场,来向老十三证明他所说的那个推断是成立的。
也就是说,他之所以要劝老十三辞掉铁帽子王,是因为在他眼里,老十三很可能会赴那些给雍正办秘密差事的人的后尘。
但问题是,老十三为雍正做了什么事呢?
在此之前,老十三被康熙圈禁了整整十年,在那十年的时间里,雍正和老十三之间的联系极少,因此老十三不可能为雍正做过什么。
而在雍正继位的当晚,老十三被雍正拿金牌令箭赦出来后,也只是前往丰台大营夺回兵权,但这件事又明显与邬思道口中所谓的那些秘密差事不同——后者确实是属于不可见光的,雍正为保圣名自然要“弓尽鸟藏”,可前者虽算不上堂堂正正,但却是可以公开见光的。
既如此,邬思道为何会把替老四夺回兵权的老十三,跟那些给雍正办秘密差事的人进行类比呢?
对此,只有一种可能性。
那就是在雍正继位的当晚,老十三除了去丰台大营夺回兵权之外,很可能还有其他的行动。
也只有这样,在邬思道劝他辞掉铁帽子王时,老十三才会说出,他不相信雍正会对他“弓尽鸟藏”的话来。
事情的真相
其实,雍正要连夜除掉邬思道与邬思道劝老十三辞掉铁帽子王,这两件事之间是存在一定必然联系的。
而这个联系就是,在雍正继位当晚,邬思道和老十三都参与了一场特殊的行动,而这场行动的幕后策划与总指挥,就是邬思道。
注意,在雍正继位前夕,四爷府曾发生过一件特殊的事——
当时,康熙因死鹰事件卧病在床,过程中废太子的老师王掞从太医凌国康的口中得知康熙时日不多,便上疏举荐老四为新一任的太子,然而王掞却因此受到康熙的处罚,被下旨责令告老还乡。
随后,康熙又下旨免掉了老四和老八的职位,并对上书房大臣张廷玉和马齐做了降职处理。
由此一来,老四误以为康熙这一系列特殊的举动,都是在为老十四继位做铺垫。为此,老四特意备下几箱重礼去见邬思道。
四爷府内,老四和邬思道高坐主位的两侧,中间放着一大一小两个箱子,小箱子满是白银,大箱子里则是各色的上等布料,老四一开口就直接给出了明确的暗示:
“邬先生,虽说你有房杜之才,无奈胤禛却无李世民之命,委屈你了,这点东西不成敬意,送给你安度后半生吧。”
老四这是真要备厚礼送邬思道离开吗?
不是!
在老四的话里,已经给出了关键性的暗示信号——“李世民”,在某种程度上李世民这三个字与“玄武门之变”是划等号的。
此时,老四言称自己无“李世民之命”,其中的暗示意味也就显而易见了,就是以此来试探邬思道是否愿意在关键时刻陪他上演一场“玄武门之变”。
而对于老四的这种暗示与试探,邬思道自然心知肚明,因此那天的对话,邬思道在给老四分析完康熙的帝王心术——称康熙那一系列诡异的安排,并非是为老十四铺路,反倒是在为老四继位做准备。
随后,邬思道又当场拟定了一个类似“玄武门之变”的计划:
“……十三爷多年带兵,现在的丰台大营,西山锐健营和步军统领衙门,有一半的军官是十三爷使出来的。十三爷不出狱,就算传位给您,您也坐不住;十三爷一旦出了狱,就算传位给别的阿哥,四爷您只要出其不意,先发制人,局面翻转也未可知啊。”
通过邬思道这段话的后半部分,其实就能看出,在老四的暗示下,邬思道于老十三身上所寄予的厚望,并不仅仅是帮老四顺利继位,还涉及到在关键时刻帮老四夺位。
正因如此,邬思道才会特意要求老四立刻去见老十三。而早已萌生武力夺嫡之心的老四,听了邬思道的建议,自然会从善如流。
由此,这才引来了老四闯入宗人府去见老十三的那一幕剧情。
到此,有人可能会问:
老四在宗人府并没有告诉老十三,他打算武力夺嫡啊?
是,老四确实没有明着说,但是在邬思道的提醒下,老四却用了一样东西暗示了老十三。
而这样东西,就是当年年羹尧送给邬思道的那坛老酒。
看过这部剧的人都清楚,这坛老酒在剧中绝对是一件极其关键的“道具”,它有意无意地一共出现过三次。
第一次出现,是在太子复立之后,太子为了跟任伯安做成交易拿到《百官行述》,特意给老十三下了一个套,让其秘密处死郑春华。
而在老十三去找老四和邬思道商谈如何应对这件事的时候,这坛老酒出现了。
第二次出现,就是这一次老四拿着这坛老酒,去宗人府看老十三。
第三次出现,则是老十三给邬思道送行。
那么,这坛老酒究竟隐藏了什么深意呢?
或许其他人不清楚的这坛酒的深意,但是老十三,尤其是被圈禁了整整十年的老十三,对这坛酒富含的深意却是心知肚明的。
要知道,老十三之所以会走上被康熙圈禁的道路,起点就是从这坛酒第一次出现时开始的。
若非老四叫他救下郑春华,又安排他给太子下了一个“放虎归山”的套,年羹尧不可能会火烧江夏镇,太子与任伯安洽谈交易的罪证也不会落到老四的手中。
也许当时老十三不清楚老四的目的,可在他被圈禁的十年时间里势必会想通,当时老四安排他做的一系列事,就是为了夺嫡,彻底扳倒太子。
此时,见老四又突然带着这坛老酒闯入宗人府,老十三自然能猜出老四是又要出手了,而且还需要他的帮助。
正因如此,在宗人府老四和老十三聊了没几句,老十三就直接将话题引到了“康熙的身体状况”以及“皇位的归属”上。
可能有人会说,这种分析都是推断,可有确凿的证据?
有,证据就是邬思道跟张五哥的一段对话。
畅春园那晚,老四为防止八爷党作乱,派张五哥拿着金牌令箭去找邬思道。
一见张五哥,邬思道就下达了这么一个特殊的命令:
“张五哥听令,命你拿这支金牌急速赶往宗人府赦出十三爷,叫他立刻赶往丰台大营接管兵权,并依计行事。”
为什么邬思道会让老十三“依计行事”?
这就说明老四、邬思道以及老十三之间早就制定好了相应的计策,这个计策既包括康熙传位给老四之后的护驾,势必也包括康熙没传位给老四之后的夺位。
而这也就是雍正继位之后要杀邬思道,以及邬思道要劝老十三辞掉铁帽子王的背后真相。
若是寻常的事,雍正大可不必将手底第一谋士灭口,若是寻常的事,邬思道也不会担心雍正会对老十三“弓尽鸟藏”。
可邬思道和老十三涉及到为雍正谋权夺位这个大逆不道的罪名,由此有些事可就不好说了……
卿心君悦,一部剧,一群人,一个草台戏班子!看戏!说剧!品人!观道!
本文来源系统网络数据抓取,如不想被抓取传播,请告知删除并停止抓取传播,谢谢
原文链接:难怪雍正要杀邬思道,你看他去宗人府找老十三,为何要拿那坛老酒
特别声明:本文为城市头条城市号作者或机构上传或电脑机器人自动采集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城市头条的观点和立场,城市头条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发布平台。
版权声明:版权归著作权人,转载仅限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来源标注错误侵害了您的权利,请来邮件通知删除chengshitoutiao@139.com,一起成长谢谢
欢迎加入:城市号,开启无限创作!一个敢纰漏真实事件,说真话的创作分享平台,一个原则:只要真实,不怕事大,有线索就报料吧!申请城市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mp.chengshitouti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