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标,光环,流量,哥哥,独立
「名人家属的身份既不是原罪,也不是通行证,而是一个需要被合理对待和利用的现实条件。」
东京奥运会上,14岁的全红婵以近乎完美的动作斩获跳水金牌,成为万众瞩目的奥运冠军。这份荣耀不仅属于她个人,也为她的家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一年后,她的哥哥全进华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走进直播间,为家乡的农副产品代言。凭借“全红婵哥哥”的身份,他的直播迅速吸引了大量关注。
(全红婵一家直播带货)
随 之而来的,是公众对全进华“蹭热度”的争议: 质 疑者指责他“消费妹妹”“吸血”,是对全红婵个人荣光的透支; 支持 者则认为,家人共享光环是人之常情,尤其当这种共享指向助农这样的公益目标时,更显其正当性。
(网友评论 )
舆论两极的碰撞,将这场选择放大为复杂的命题:冠军的光环能否被家属共享?成为“名人的家属”是否全然是一件幸事?在享受光环带来的便利时,又该承担怎样的责任?
01
共享光环:从象征资本到流量变现
(全进华承认“蹭流量” )
“确实可以说是蹭妹妹的热度,这也是我的优势所在。妹妹知道我在做直播带货,她也比较支持。”全进华这番不加修饰的表态,像一块投入平静水面的石子,激起了人们对名人光环分配的深层思考:名人家属共享光环是否天然合理?
从布迪厄的资本理论来看, 名人光环是一种复合的资本形态:它既具有文化资本的特征——获得者的能力、成就和社会认可;又带有象征资本的属性——社会声望和公众影响力。
这种资本如同一面棱镜,在不同场域中折射出迥异的价值光谱:在体育领域中,全红婵的奥运冠军身份是至高荣誉的象征;而当这份声望流转至商业领域时,它又转化为可丈量的经济价值。全进华在直播带货市场的迅速崛起,正是这种资本转化的生动写照。
(网友评论 )
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光宗耀祖”的观念如同根系般深深扎根。“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则古老寓言,形象地勾勒出个人成就如何辐射至整个家族的景象。费孝通以“差序格局”描摹这种人际关系,荣誉的传递遵循着由内及外、亲疏有别的文化逻辑,家庭成员自然成为光环分享的第一序列受益者。
然而,尽管名人家属共享光环有其必然性,其行为的边界却始终游走在公众期待的模糊地带。
(全红婵在巴黎奥运会)
全红婵的奥运光环具有其特殊性:这枚金牌不仅是她个人的荣耀,更承载了公众对“国家荣誉”和“拼搏精神”的集体期待。从她用近乎完美的动作跃入水中的那一刻起,她便成为无数人心中“奇迹”的代名词。
她的光环,不仅神圣,更具有强烈的公共性。
正因如此,公众对全红婵光环的使用尤为敏感。在她身上寄托的不只是对冠军的赞叹,更是对荣誉的敬畏 。这种敬畏,让人们期望这种光环能被小心维护、合理使用,而不是随意消费的资源。
(网友评论 )
与此同时,“火了就带货”现象近年来屡见不鲜。从演艺明星到网络红人,许多一夜爆红的人都选择在直播间变现,快速将流量转化为收益。这种模式本身无可厚非, 但过度泛滥的“带货变现”行为确实引发了公众的疲倦与质疑:他们担心这会消解光环的原有价值,甚至沦为纯粹的利益驱动。
(“挖呀挖”黄老师走红后直播带货引争议 )
在这样的语境下,全进华的选择就显得颇具争议。虽然他选择了助农这一具有正向社会价值的方向,但其高度依赖“全红婵哥哥”标签的传播方式,仍然让部分公众感到不安。这种不安背后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保持光环神圣性的同时,实现其合理的价值转化?
或许,答案不在于是否利用这份光环,而在于如何利用: 是将流量转化为长期价值,还是让光环在一次次点击中黯然失色,取决于全进华能否在争议中找到一条经得起考验的道路。
02
“某某的家人”:身份叙事的社会镜像
(网友评论 )
全进 华 的选择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的两极评价,折射着公众对名人家属的复杂态度。一边是羡慕:“多好的机会啊,第一次直播就能吸引十万人气”;另一边是尖锐的质疑:“这不过是在吃妹妹的红利”。这种对立的评价背后,实际上反映了当代社会对成功与机会的深层思考。
表面上看,这是一场关于“蹭流量”的争议,其实际上映照的是社会对机会获取方式的集体纠结。在强调个人奋斗的时代,我们往往对任何非个人努力获得的优势心存芥蒂,即便这种优势——家庭背景、社会关系等——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
对名人家属的苛责,某种程度上也是对这种现实的情绪反应:人们既羡慕他们轻易获得的机会,又抗拒承认这种非个人奋斗带来的优势。
这种态度的割裂也暴露出当代社会对“成功”定义的偏差。我们习惯将“白手起家”视为成功的标准范式,将任何依托他人光环的发展方式视为某种“不够光彩”的捷径。
但现实中,每个人的成功都离不开各种形式的外部助力,纯粹的独立奋斗本就是一种理想化的想象。
互联网时代,“某某的家人”这样的标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容易成为定义一个人的符号。但全进华的实践提醒我们:标签的意义最终取决于携带者如何诠释和运用它。
当他将“全红婵哥哥”这个身份与助农事业结合,这个原本可能引发争议的标签反而成为连接个人价值与社会责任的桥梁。 也许名人家属的身份本身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在于如何让这种影响力与个人价值产生良性互动。
(全进华参加助农活动)
在全红婵家庭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更丰富的可能性。妹妹全红桃曾被视为跳水界的新星,弟弟全进鹏也展现 过不俗天赋,但面对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和竞技体育的严苛要求,他们都做出了回归校园的选择。
(全红婵与弟弟全进鹏 )
这个决定印 证着,名人家属也应该有选择不同人生路径的自由。当我们不再用单一的成功标准来评判每个人的选择,或许就能以更包容的心态看待名人家 属的发展。
因此,与其纠结于名人家属这个身份是福是祸,不如思考如何在既有条件下开创属于自己的价值。这种思路也许能帮助我们跳出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式:名人家属的身份既不是原罪,也不是通行证,而是一个需要被合理对待和利用的现实条件。
03
道德期待:重新定义光环下的责任
全进华的助农选择赢得赞誉,不仅因为他将光环转化为实际行动,更因为他满足了大众对名人家属的公益性期待。公众对名人光环的分享似乎存在着一个隐形的“道德许可证”——当这种分享指向公益时,它的正当性就会大大提升。
(全进华获得培训证书 )
在公众的集体无意识中,名人光环被赋予了某种准公共资源的属性。
每当谈及名人家属的选择时,总 会有一个挥之不去的声音:既然享受了光环带来的便利,就应该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这种观点之所以广受认同,源于几个根深蒂固的社会认知:人们往往将名人光环视为一种公共资源,认为分享这种资源就应该回馈社会;同时,由于名人往往承载着公众的集体期待,这种期待 自然也延伸到了他们的家人身上;因此,在“人红是非多”的舆论环境中,承担社会责任似乎成为了名人家属自证清白的必经之路。
然而,这种看似理所当然的逻辑链条下,实则暗含着诸多值得商榷“要求”:我们在赞美公益导向的同时,是否也在不经意间强化了一种新的社会压力?
(小红书@我有一个发现)
每一种“自愿”的选择背后,都可能隐藏着无形的社会 强制。当我们将公益视为名人家属合法利用家庭资源的通行证时,是否也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自由?
这种道德期待往往会催生一种表演性的责任承担:一些名人家属不得不通过刻意的公益行为来获取社会认可,反而扭曲了公益的本质。哈贝马斯在论述“公共领域”时指出的:真正的公共参与应该建立在自主意愿而非外部压力之上。当公益成为一种社会期待的执行而非发自内心的选择时,它就失去了最珍贵的自发性和创造性。
那么,名人家属真正应该承担的责任是什么?也许答案并不在于具体的行为选择,而在于如何在既有条件下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全进华的案例启示我们:真正的价值创造往往发生在个人志趣与社会需求的自然交汇处。他的助农之路之所以得到认可,不是因为它满足了某种道德期待,而是因为这种选择实现了个人能力与社会需求的完美对接。
因此,与其用公益导向来判断名人家属的选择是否正当,不如关注他们是否正在以专业和真诚的态度创造价值 。真正的社会责任,应该是个人使命感的自然延伸,而非外界期待的被动承担。
(抖音@全进华 )
当我们摒弃了“享受光环必须回报社会”的刻板思维,或许反而能看到更多真实而有价值的可能性:名人家属既不需要刻意回避光环带来的机遇,也不必通过特定方式来“自证清白”。
他们唯一需要做的,是在追求个人发展的同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对自己影响的群体负责,实现 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良性互动。
这,才是光环下最美的风景。
(图片素材源于网络)
参考文献:
[1] 四川观察,《又见2024丨全进华:我们田野见》
[2] 龙瞰天下, 《全红婵弟弟全进鹏 尽显天赋 完美再现姐姐的“水花消失术” 网友:跳水天才之家》
[3] 中国新闻网,《全红婵大哥全进华回应被贴标签》
本文来源系统网络数据抓取,如不想被抓取传播,请告知删除并停止抓取传播,谢谢
原文链接:全红婵哥哥“蹭流量”带货:在光环与责任间找寻独立的坐标
特别声明:本文为城市头条城市号作者或机构上传或电脑机器人自动采集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城市头条的观点和立场,城市头条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发布平台。
版权声明:版权归著作权人,转载仅限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来源标注错误侵害了您的权利,请来邮件通知删除chengshitoutiao@139.com,一起成长谢谢
欢迎加入:城市号,开启无限创作!一个敢纰漏真实事件,说真话的创作分享平台,一个原则:只要真实,不怕事大,有线索就报料吧!申请城市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mp.chengshitouti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