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6月17日生态环境部通报,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督察组进驻河南开展督察“回头看”时,收到群众投诉称,作为一家国有企业,河南省洛阳市义煤集团新义煤业有限公司,2016年以来,先后被当地环保部门下达整改督办通知、停止违法行为决定等文书33份。但面对环保督察,企业以市场不好停产为由未落实治理要求,督察结束后又继续开工。
企业设置潜污泵,废水直排严重影响金水河水质。图片来源:生态环境部微博
听说过屡罚不改的企业,但像河南这家国企,面对33张罚单毫无整改之意的并不多见。这家企业为何这么牛?
督察组总结原因有三条,一是该企业上级集团公司无视国家环保要求,却肆意违法,躲避督察,逃避治污改造。二是属地责任落实不力,敷衍整改,基层领导干部为企业“站台”。三是环境执法重形式、走过场。以督办通知为主的33张罚单失灵后,未依法查封扣押、按日计罚,直至环保督察“回头看”进驻才手忙脚乱解决问题。
当地环保部门可能要说,这两年我们一直在执法,光罚单就开了33张,能说不作为?企业则会说,该我缴纳的税都缴了,政府就该帮自己说话,否则还叫什么“亲商”“安商”?要是查封扣押了,企业拿啥纳税?而如果按日计罚,离关门大吉都不远了,还缴啥税?
这次“回头看”督察后才开始清理河道总排口煤泥。图片来源:生态环境部微博
一个地方,如果以这种荒谬逻辑建立政商关系,那么法律法规的执行,屡遭阻力,几乎不可避免。相比之下,国企违法的底气更足。然而,国企不是法外之地,在各级依法强力治污的当下,再强势的国企只要违法排污,都难逃法律的制裁。如果执法机关的腰杆子挺不直,要么是被上级或某个领导打了招呼,下不了手;要么自己屁股不干净,当真执法,也是对自己下手。为了敷衍过关,就不断开罚单,制造整改的假象。
于是,企业照样生产,产销两旺后如数纳税,十八腔新闻 十八腔视频,部门接连开具罚单,大家心照不宣,配合默契,既可欺下,又可瞒上。如果上级只是隔空督察,问题就可能蒙混过关。这岂不皆大欢喜?
政商关系如此“亲密无间”,其对抗督察的力量就会倍增。即使中央督察“回头看”到了现场,政府也有人斗胆为企业违法排污企业“站台”。
看清了这一点,两年多时间里,洛阳环保部门罚单漫天飞,不过是看得见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面对“回头看”,也敢为排污企业“站台”,更是赤裸裸地在为排污企业充当“保护伞”。
由此可见,针对爱耍敷衍整改、假装整改花招的地方,一次“回头看”恐怕还不行,还要多杀几个“回马枪”。而且,对欺上瞒下的假装整改等行为,要老账新账一起算。该追责的,绝不心慈手软。
33张罚单难阻违法排污,貌似在执法,但更像在“打扑克”,甩出的是一沓烂牌。如此不作为、假作为,是对违法排污企业的纵容。其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害,显而易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对那些损害生态环境的领导干部,要真追责、敢追责、严追责,做到终身追责”。
事实证明,每一起生态环境被破坏事件,都对应着地方官员尤其是主政官员的空喊口号、做表面文章。然而,我们坚信,在《环保法》《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法律法规正落地有声的当下,假环保、假执法,必将被“真追责”。(常金沙)
特别声明:本文为城市头条城市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城市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城市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版权声明:版权归著作权人,转载仅限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来源标注错误侵害了您的权利,请来邮件通知删除,一起成长谢谢
欢迎加入:直播号,开启无限创作!一个敢纰漏真实事件,说真话的创作分享平台,一个原则:只要真实,不怕事大,有线索就报料吧!申请城市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mp.chengshitouti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