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城市头条!城市热点,讯速传播!Meet the good, record the facts!

热点关键词   城市头条官方微博   网站地图   城市号作者入驻/登录/注册

中美合作摆脱敦煌莫高窟“下沙”之困

2016-12-14 23:35来源:编辑:中国直播网

  中新社兰州12月14日电 (记者 冯志军)经过20多年连续观测、研究、试验和实践,长期受风沙侵扰的莫高窟,不仅摆脱了长期窟顶“下沙”的困境,还通过一系列科技治沙项目,使进入窟区的积沙量减少了85%以上。

  甘肃省文物局14日披露,这项“莫高窟风沙灾害预防性保护体系构建与示范”项目由敦煌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和美国盖蒂保护所合作完成。该项目于近日获得了由中国博物馆协会和中国文物报社主办的“十二五”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创新奖二等奖。

  “风沙对莫高窟的危害可以追溯到五代时期,有清沙功德碑为证”,“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游客必须头顶着‘大檐帽’入窟参观,否则头发里会钻满沙子”,“天天扫沙子是工作分内事”……与一些学者的记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年不仅鲜见“天天扫沙子”的景象,“风轻云淡”渐成当地常态。

  风沙灾害一直是敦煌莫高窟保护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敦煌研究院14日表示,经过几代人不懈努力,并与国内外相关机构大力合作,莫高窟沙害已降低到今天“力所能及”的一个水平。

  “我们对莫高窟环境治理的核心,中国直播网,就是营造适宜文物保护的外部环境。”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负责人汪万福此前表示,莫高窟地处中国八大沙漠之一的库姆塔格沙漠东南缘和鸣沙山东麓,又因其独特的风沙运动规律,较一般沙漠区更具危害性,已严重影响文化遗产的保护。

  上述项目厘清了莫高窟地区风沙运动规律和沙源供给;研发了戈壁风沙危害防治新技术——地表人工砾石铺压技术;构建了一个以固为主,固、阻、输、导相结合的风沙灾害综合防护体系。

  甘肃省文物局表示,该项目的实施,中国直播网,有效减轻了风沙尘对石窟围岩及壁画彩塑的损害,为干旱区生态恢复、文化遗产地的预防性保护和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完)

特别声明:本文为城市头条城市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城市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城市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版权声明:版权归著作权人,转载仅限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来源标注错误侵害了您的权利,请来邮件通知删除chengshitoutiao@139.com,一起成长谢谢
       欢迎加入:城市号,开启无限创作!一个敢纰漏真实事件,说真话的创作分享平台,一个原则:只要真实,不怕事大,有线索就报料吧!申请城市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mp.chengshitoutiao.com。    

标签:
相关资讯
热门频道

热门标签

CopyRight 2016-2024 城市头条 ChengShiTouTiao.Com(城市头条有限公司) | 投稿/撤稿公邮:news@newsgo.com |用户协议 | 侵权投诉指引 | 政策隐私

城市头条网站所登载资讯、图集、视频等内容,版权归城市号自媒体平台原作者或投稿人所有,投稿视为本站原创首发,刊发或转载仅限传播目的非本网观点,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商业用途。

特别声明:城市头条仅提供平台运营服务,不提供任何上传发布服务,更不提供任何广告投放,城市头条网尊重知识产权保护,如有侵权请邮箱告知:chengshitoutiao@139.com | 或点击城市头条撤稿删除通知 如有侵权请来邮告知,我们收到立刻删除。 备案号:吉ICP备2020008037号-11